残疾学生帮扶总结[实用]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学生帮扶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1
残疾人温饱问题,是社会各部门共同职责,是各极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战略目标,我市残联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组织县市区理事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思路,有组织、有步骤的掀开了全市扶贫解困的新篇章。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七年前,《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户,贫困残疾人数达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可扶持残疾人人数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应救助残疾人户数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人。
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
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康复工作是龙头,就业工作是重点,扶贫工作是关键,做好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等于抓住了残疾人工作这根红线,其它各方面工作也就容易解决,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领导带动、宣传鼓动、社会联动,形成良好扶贫解困舆论氛围。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残疾人助残日那天,市残联都得邀请市委、市政府、“四大家”领导走访残疾人贫困户,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志斌同志经常带领机关同志深入到大冶、阳机关报贫困残疾人家中访贫问苦,带去募捐的衣物、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我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现已形成一条不成文规定,几年来,市“四大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走访看望、登门拜访风气却从未停止,形成接力棒,一届传一届,一代传一代。华新水泥集团是一家大型水泥企业,他们历届领导班子与本单位贫困残疾人、大冶市一位扶贫对象不因领导变更而中断,无论企业红火时还是企业效益下滑时候,都一如继往,持之以恒。
广播电台、电视台、黄石日报等新闻部门,每年节假日或大型活动,都要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增设新闻专题、专题报道扶贫解困先进典型,做到了“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形”。红领巾助残、志愿者助残解困活动在我市更是层出不穷,市财校、市卫校、市三中的师生、广场路小学、市府路小学、市老虎头小学,扶贫解困的感人故事经常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肯定与支持,全市范围内扶贫解困意识浓,乐善好施方式多。
⒉充分发挥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市残联积极为贫困残疾人脱贫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协调各部门关系,认真实施《湖北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九五期间从市扶贫办、省残联、省农行争取扶贫贷款达万元,开发扶持个扶贫项目,组建个扶贫实体,扶持多名残疾人贫困户脱贫,通过个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安置残疾人达名。市康源实业公司负责人祝焱军同志是一位双下肢残疾人,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市残联帮扶下,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安置贫困残疾人逐年上升,特别是九九年,市残联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给该单位解决康复扶贫贷款万元,投资该单位项目改造,产值利税大幅度增加,安置贫困残疾人达名,残疾人劳动报酬达元月。市德康冷食厂列为市残联扶贫实体基地后,与市农行协调将该单位冷饮生活线列为二三年度康复扶贫申报项目,用抵押担保方式争取康复扶贫贷款万元,在减轻了农行贷款本金利息风险性,同时又辐身安置贫困羡慕累计达名,该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正如贫困残疾人陈萍所说的一样:“我们残疾人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的娘家—市残联无微不致的.关怀。也是市残联领导贯彻落实‘七一’计划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我们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又一写照。”
⒊倡导“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定点包乡、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户,形成“帮、包、带、扶”到户到人新风尚。为有力推动我市扶贫工作,市委专题研究并行文,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一帮一,扶贫结对子”活动,该活动迅速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据统计,市直副县级以上单位扶贫结对子就达个,四个城区结对扶贫达人,大冶市结对扶贫就达多户,上到市委书记、市长,下到一般职员,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结对贫困残疾人送钱送物。石灰窑区属城乡一体,人口达多万的城区,市政协副主席、原副区长刘纳鹏同志经常带领民政、残联、妇联、工会、共青团等部门负责人走访贫困残疾人,并与该区河口镇一位残疾人结对子、结穷亲,经常挤出时间上门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市司法局用责任和爱心做好助残济贫工作,对大冶市曙光乡三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历时年,前后批次登门看望,捐款捐物余元,衣物鞋帽件套,行程往返多公里的帮扶活动,使三户残疾人贫困户生产、住房困难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以恢复自身造血功能为止。
在整个结对帮扶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好人好事。一九九八年夏,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袭击了我市城市与乡村,阳新县民政局局长、全国十佳模范公务员王贤田同志紧张的投到抗洪抢险工作中,这时他收到结对扶贫对象发来的求援信,称他家中田地被淹、粮食受灾,房屋浸泡在水中,随时有倒塌危险,全家人生活非常困难。王局长知道后毫不犹豫的拿了元派专人送到那位扶贫对象家中,并写信嘱咐他们妥善安排生活,重建家园。“求人需求英雄汉,济人需济急时无”这位贫困残疾人拖着残腿向王贤田同志送来“情系贫困人,永不忘党恩”锦旗。
⒋开展“四帮一带”活动,落实优惠政策,选好项目,学好技术,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我市阳新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人口达多万,占整个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因此,做好该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市残联选定该县韦源口镇组建全市范围内第一家残疾人服务社,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服务社在组建之初,小、市残联投入资金达万多元,为该服务社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经费支持,选用一残疾人负责服务社日常管理工作,为全镇贫困残疾人建立了档案,科技信息,互通有无,康复、培训、就业各方面工作全面启动,受到广大贫困残疾人好评。该镇一因公致残、长年卧病在床懂法律残疾人在家享受周围人群帮助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为该镇社区残疾人解答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达多人次。几年来,该服务社,共为全镇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提供就业、教育、投资等问题达多人次。市残联为促进服务社健康发展与市内有关企业联系介绍选择项目,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劳动技能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现该服务社以富业养主业,成为“两个效益”齐头并进的综合服务社。该镇贫困残疾人多次向市残联领导写信,非常感谢党的关怀,残联的温暖。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2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七、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专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的管理和运用,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残疾生。
八、针对不同的残疾生,联系社会组织和政府及个人,给他们争取帮助机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
总之,我们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了因材施教,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帮助。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3
铜陵郊区安铜办事处肢体残疾人陈美英,两个女儿正在上学,一家4口的生活仅靠丈夫一人的微薄工资维持。今年上半年,当地残联为她买了15只羊,在结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目前已增加到22只,预计可获纯利润4000元。现在她信心十足,表示明年要扩大养殖规模,一定要过上小康的日子。
陈美英是今年铜陵市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的受惠者之一。
所谓“千元就业”工程,就是选定一个项目,找到一位能人,解决1000元启动经费,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帮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贫困残疾人家庭的项目、资金和技术等难题,实现残疾人技能培训与生产和扶贫的有机结合。“千元就业”工程的实施始于20xx年,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残疾人就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已帮扶802人,计划到“十一五”末,帮扶2200名残疾人就业或创业。经过努力,所有扶持对象的家庭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有的已经走上富裕之路。
20xx年,在安徽省“万人就业”工程的基础上,铜陵市继续实施 “千元就业”工程,并纳入市政府20项民生工程进行重点安排、统一部署,由重点帮扶农村残疾人推广到城乡结合。计划自20xx年起,每年扶持城乡无工作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不少于400人,20xx年到20xx年全市将对20xx名残疾人实施千元扶持,为每位扶持对象无偿提供1000元资金。20xx年的计划已经实现,共扶持402名残疾人就业和创业。
为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落实到位,铜陵市残联的主要做法是:
1.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市里成立了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万以学担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残联,负责日常工作。今年4月,市残工委开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对项目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和安排。市残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铜陵市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规范了操作程序,制定了工作责任制度、跟踪问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还以助残日宣传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为契机,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大力宣传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典型事迹,宣传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的重要意义、扶持方式和操作程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注和扶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氛围,同时也促进了该项工程实施的透明、公开。
2.阳光操作,规范有序。
①公平公正地选定扶持对象。全市各县区残联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对照“五个优先”的原则认真筛选扶持对象,即:优先扶持有选派干部任职村镇的.残疾人;优先扶持特困残疾人;优先扶持社区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优先扶持下岗、失业残疾人职工;优先扶持零就业家庭的残疾人。
②加强职业培训,做到项目、技术、资金扶持的有机结合。项目、技术、资金是困扰残疾人自谋职业的三大瓶颈。“千元就业”工程不只是简单的资金扶持,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创业的理念,授之以创业技巧,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地选好创业项目,项目有:种养殖、机电维修、餐饮、日常小服务行业等。在扶持对象确定后,根据创业项目的实际要求,组织实施有效的免费技能和技术培训。对于120余名城镇对象,在劳动社保部门支持下,组织开办了首期残疾人创业培训班,通过专家指导,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掌握创业技能,了解有关优惠政策。对于农村扶持对象,在选派干部和村委会帮助下,就近就地选择当地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技术特派员或行业协会等作为帮扶人,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和帮扶,并签订帮扶协议书。通过项目、技术、资金的扶持,引导、帮助残疾人找到创业项目和途径,力求在1~2年时间内摆脱贫困,走上自强之路。
③多层次、多形式做好督促检查。一是市残联会同组织部、财政局多次深入基层,对一县四区的对象筛选、资金到位、项目启动、技术帮扶等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二是电话抽查,重点检查资金到人情况;三是配合市民生办进行随机抽样、入户调查,并及时向有关县区反馈检查情况,总结好的经验,解决存在问题,以促进“千元就业”工程发挥最大效能。
④扶持资金打卡发放,到户到人。市与县(区)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扶持资金。筛选对象经审批确认后,在组织培训的同时,及时发放了扶持资金,8月中旬所有市级扶持资金和县区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并实施打卡发放,到户到人。按民生工程的要求,基层残联将发放卡号汇总后,及时上报市残联。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4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年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年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年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5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解决我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学校开展了残疾学生帮扶计划,使残疾学生心志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 下面,就一学年来残疾学生帮扶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建立残疾学生特别档案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注意他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随时关注残疾学生的动态。
二、安排适当的座位
安排在光线比较充足,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帮助的合适座位。将肢残学生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师辅导的合适座位。
三、照顾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听残生、弱智生存在着与正常声的生理差异,因而不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无疑是阻碍他们前进的最大困难,而照顾他们与正常生的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学校首先为他们安排了助学伙伴,并通过助学伙伴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通道。这不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得到解决。而且也为他们的家长创造了配合教育的条件,进而使他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四、在思想上帮扶
主动做好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想,引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带领孩子积极配合治疗。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主动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塑造自强、自爱、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在学业上帮扶
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 划, 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残疾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 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六、在生活上帮扶
学校教师经常关心和看望帮扶对象,原则上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从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协调解决残疾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脑瘫、肢残儿童,要及时提供康复训练信息,帮助接受智力、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有听力言语和视力障碍,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治疗的,坚持对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保证其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七、照顾差异,为残疾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这就意味着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要面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教学要求。“表现自我”,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个性之一。根据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学校适时给他们以表扬,及时请学生为他们伸出大拇指,送上掌声。他们在掌声、鼓励声中逐渐树立起自信。渐渐地他们课上敢发言了,作业中的“优”连续出现,课下默默主动作好事,老师、同学对他们不断的给予表扬。他们在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这成为推动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一年来,学校的特殊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以自己的潜能缩小了与同学的差距。可见,这些残疾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改善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残疾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促进了班级以及校园的和谐发展。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6
20xx年,黄启祥被列为武汉市政府实事工程的扶持对象,通过资金、政策、物资和技术等帮扶,他家的种养殖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家庭年收入达到1.6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庭生活困难问题。
黄启祥只是武汉市政府实事工程“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的受益者之一。从20xx年开始,武汉市已经连4年以每年500万元的.资金规模专门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每年扶持1000户,每户资金额度5000元,其中按户均1000元标准,对确定为扶持对象的残疾人家庭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包括发放生产技术资料、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包户技术指导等;按户平4000元标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发展生产。同时由村委会组织和安排有技术专长的党员、村组干部与扶持对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具体指导和帮助扶持对象发展种养殖生产。扶持对象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并具有发展种养殖生产基本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
4年来,武汉市政府累计投入20xx万元资金,扶持了4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分期分批举办了近200期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率达98%以上。全市农业部门抽调近20xx名农按人员参加结对帮扶。通过帮扶,产生了150个种植养殖生产经营大户、20名种植养殖能手、10个种植养殖核心示范户及60个种植养殖示范户。年收入比扶持前增长20%以上的有3000多人,占扶持总户数的85%,帮扶效果十分明显。
通过持续推进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等“造血型”帮扶项目,全市广大农村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状况、经济收入以及农村扶残助残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该项目在摸索中推进,在实践中发展,项目实施始终坚持“五个强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落实。武汉市政府连续4年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殖生产”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市、区、街(乡镇)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层层召开动员会,细化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到人。实现了“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责任到位,为开展帮扶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宣传核查,确保扶持对象落实。采取定点宣传、流动宣传以及人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落实帮扶对象过程中把握了“三个坚持”。一要坚持选人标准不放松。逐级审核,把好人口关。二要坚持工作程序不减少。从申请到筛选,从登记到审核,从公示到审批,从造册到备案,都严格认真逐项抓落实。三要坚持群众公认不含糊。对人围残疾人种养殖户全部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强化思路创新,确保技术培训落实。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扶志、扶智和扶技相结合。邀请残疾人种植养殖能手现身说法,分享经验;组织残疾贫困户到依靠调整产业结构致富的乡村参观学习,让他们切身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坚定劳动致富信心。同时,采取集中培训、进村入户上门培训、专家实地操作示范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各类种养殖实用技术的培训。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7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解决我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学校开展了残疾学生帮扶计划,使残疾学生心志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
下面,就一学年来残疾学生帮扶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建立残疾学生特别档案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注意他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随时关注残疾学生的动态。
二、安排适当的座位
安排在光线比较充足,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帮助的合适座位。将肢残学生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师辅导的合适座位。
三、照顾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听残生、弱智生存在着与正常声的生理差异,因而不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无疑是阻碍他们前进的最大困难,而照顾他们与正常生的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学校首先为他们安排了助学伙伴,并通过助学伙伴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通道。这不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得到解决。而且也为他们的家长创造了配合教育的条件,进而使他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四、在上帮扶
主动做好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座谈、等形式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想,引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带领孩子积极配合治疗。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主动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塑造自强、自爱、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在学业上帮扶
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
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残疾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六、在生活上帮扶
学校教师经常关心和看望帮扶对象,原则上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从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协调解决残疾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脑瘫、肢残儿童,要及时提供康复训练信息,帮助接受智力、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有听力言语和视力障碍,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治疗的,坚持对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保证其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七、照顾差异,为残疾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这就意味着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要面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进度,同样的教学要求。“表现自我”,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个性之一。根据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学校适时给他们以表扬,及时请学生为他们伸出大拇指,送上掌声。他们在掌声、鼓励声中逐渐树立起自信。渐渐地他们课上敢了,作业中的“优”连续出现,课下默默主动作好事,老师、同学对他们不断的给予表扬。他们在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这成为推动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学校的特殊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以自己的潜能缩小了与同学的差距。可见,这些残疾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改善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残疾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促进了以及校园的和谐发展。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8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
“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爱心送戏”:倡导文艺团体深入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福利工厂和基层社区,义务为残疾人演出文艺节目,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红领巾助残”活动是由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少工委、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帮助残疾人,帮助残疾小伙伴,帮助困难残疾人子女等活动的助残行动。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
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
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
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
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
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9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和农村一部分残疾人群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成为弱势群体,工作和生活都比较困难。其中大部分残疾人是这些弱势群体中的主体,构成弱势群体中的主流。在当前市残联开展的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市残联党员的先进性,必须想方设法做好帮扶弱势残疾人群的工作,把帮扶弱势残疾人群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切入点和根本点市残联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扶残济困观念,深怀爱残之心,恪守为残之责,善谋富残之策,多办利残之事,把市残联的全部工作任务落实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上,把残联的根本责任建立在为残排忧解难、造福于残上,把残联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选择在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上。要从残疾人群中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办好残疾人群最想办的事、最需办的事。弱势残疾人群最值得关心,最值得同情,也最值得去帮助,对他们的态度如何,直接反映出党员干部与残疾人群的感情深浅、关系的亲疏,也是衡量残联党员干部是否真正保持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准。在目前,市残联党员如何帮扶弱势群体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帮扶弱势残疾人群,最根本的是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
关心残疾人的生活,最大的关心当属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首先,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样,要解决残疾人群的.生产生活困难,从根本上说仍需加快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为残疾人谋利益才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残疾人群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愿望才能变成现实。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以此扩大弱势残疾人群的就业岗位。其次,要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增强残疾人群参与社会就业的竞争能力。对残疾人群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其学会和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要通过残疾人的就业培训,使其大部分残疾人员由简单介绍就业转为从市场中竞争就业。结合当前我市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利用市劳动就业局的培训中心资源设立市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为有培训意向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实行随到随学、滚动培训。为拓展就业空间,还应大力搞好残疾人劳务输出,筹建市残联网站,设立残疾人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网页,健全劳务信息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快捷、安全、准确的信息服务。要进一步规范我市残疾人职业介绍机构,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组成全市统一、有序、运行高效的劳动力市场,让更多的残疾人员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要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实际,多渠道筹集残疾人发展基金,启动“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工程”。对年龄偏大的下岗残疾职工、夫妻双方下岗的残疾职工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居民的就业问题,应始终是我们各级残联关注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这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省政府145号令,大力推行分散按比例就业,巩固发展集中就业,引导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使残疾人就业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还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群得到安置。在目前,主要是制定贯彻省政府275号令文件精神的具体实施办法,让残疾人优惠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落实到城市和农村每一个残疾人身上。
第二、帮扶弱势残疾人群,最迫切的就是要为他们织就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弱势残疾人群的呼声是各级残联干部进行决策的重要信号。为此,要把建立和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作为一件解除残疾人后顾之忧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各项保障工作,对企业退休残疾人员养老金和下岗残疾职工基本生活费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社会化发放的顺利进行,在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与残疾人有一定联系的各类企业中,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大企业养老基金和残疾人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力度,做到“应缴尽缴,应保尽保”,真正解决残疾人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和安全网。在保障对象的确定过程中,要将过去“以钱定人”的做法改为“以人定钱”,凡符合低收入者保障条件的残疾居民都应悉数给予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确保覆盖面,提高覆盖率。
第三、帮扶弱势残疾人群,最实在的是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要以建立扶贫济困救助体系为着力点,把政府的“救”和社会的“助”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建立统一协调、及时有效的发展残疾人事业机制,这不仅是政府增强救助功能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营造良好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为此,各级政府、各级残联应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活动,利用每年残疾人的三月份的“爱耳日”、六月份的“爱眼目”、五月份的“全国助残日”、十二月份的“世界残疾人日”等各种节日,邀请“四大家”的领导,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和困难残疾人职工。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残疾人困难户制度,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行动,使之早日脱贫致富。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建立贫困残疾学生就读基金,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进一步参与社会竞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着力建立一个帮扶弱势残疾人群的长效机制。帮扶弱势残疾人群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发展成果,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才能切切实实地帮助残疾人群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从而使党员先进性得到体现。如何建立长效帮扶残疾人工作机制呢,一是要抓残联党员领导于部,使之做到感情到位,工作到位,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残联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带头深入残疾人群,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主动与他们结对攀亲,使特困残疾户、残疾人优抚对象、下岗的残疾职工等困难残疾人群能经常看到各级残联党员干部的身影,听到各级残联党员干部的话语。同时,要经常督促检查各县、市、区帮扶困难残疾人群的工作情况。
二是要抓制度建设,做到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完善帮扶弱势残疾人群的长效机制。要实施“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工程”,完善筹资渠道,不断补充、扩大增加就业岗位基金;同时,建议市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社会基本养老金和下岗残疾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弱势残疾人群调查季报和困难残疾人群的档案制度;继续开展残联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残疾困难户制度;建立健全走访慰问残疾特困户制度;继续开展“扶残助学献爱心”活动,完善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就读基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使弱势残疾人群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全市残联党员的先进性通过残疾人工作者之手,惠及到广大残疾人家中。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10
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的学习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特殊教育的主要力量
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配备了专门的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
四、学校配备了专门老师,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直接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随班就读的教育补偿等问题
五、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挑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六、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七、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两次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生。
八、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一年来,我们在特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想了很多办法,的确,做好特教工作非常繁琐,需要我们更多努力,更多智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11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
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五、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残疾生。
六、针对不同的残疾生,联系对口帮扶市、区给他们争取治疗机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
总之,我们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了因材施教,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帮助。
石嘴山市第二十二小学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12
一、认真贯彻省委9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出台《市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及时总结各县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拟于3月下旬召开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现场会;推广商南县做法,对特困残疾人定额定月补助,推广丹凤县做法,利用公益岗位解决乡镇残联专职委员的待遇问题,借鉴丹凤商山敬老院的做法,全面推进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
二、做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总结,研究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做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搞好自查和总结,迎接省、市检查;认真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9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以民生工程残疾人工作项目和市政府为残疾人做的十件实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民生
认真实施20xx年民生工程残疾人工作项目和市政府为残疾人做的十件实事,落实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受益。
四、加快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筹建市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筹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协调督促县区建设残疾人托养机构等项目。
五、召开全市残疾人自强创业模范和扶残助残表彰大会,推动自强与助残活动广泛开展
挖掘、培养、树立、打造一批残疾人自强创业模范和扶残助残典型,第二季度召开全市残疾人自强创业模范和扶残助残表彰大会。通过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强不息精神,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一)康复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一个康复项目,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打造县区工作亮点。加强与卫生局、合疗办等部门的`联系,适当增加新型合作医疗残疾人的报销比例,将残疾人有关康复项目纳入医疗报销范围。完成省上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
(二)教育协助教育部门抓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以上;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资助300名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就读。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市和洛南县特教学校建设工作。
(三)就业认真贯彻省政府第85号令,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与地税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对12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安排400名残疾人就业。
(四)扶贫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康复扶贫贷款作用,帮助残疾人发展生产;组织实施好2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抓好扶贫典型宣传表彰工作,进一步探索残疾人扶贫工作新模式。
(五)宣传文化积极组稿参加省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优秀作品的推荐工作;组织实施好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自强与助残表彰等专题宣传活动;完善市电视台和洛南县电视台《牵手同行》电视手语栏目规范运行,开设丹凤县残疾人手语栏目;办好《残疾人工作》简报和市残联综合信息网站,积极向中、省投稿。基层文化设施、文化场所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六)维权实施扶残维权和上访残疾人特困救助项目,做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加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进无障碍建设;加强残疾人工作。
(七)组织建设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特别是残疾人干部的配备工作;选择13个社区、乡镇,实施“温馨家园”建设项目;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规范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工作,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为全市163个乡镇、36个社区和1300个村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并落实补助经费;,加强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各专门协会工作;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和管理工作。
(八)信息和统计进一步提高市残联网站宣传服务功能,做好建设市残联机关政务内网的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七县区残联综合信息网站建设;加强信息统计工作管理和基层统计队伍培训;积极向省残联、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提供残疾人事业重要信息。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截至20xx年,全国共开展了13次"助残日"活动。每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都是依据当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确立的。活动中,分别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温
暖"、"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残"等主题开展了活动。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全民助残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七是在残疾人中倡导互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残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助残日期间组织残疾人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回报社会。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
"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爱心送戏":倡导文艺团体深入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福利工厂和基层社区,义务为残疾人演出文艺节目,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倡导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有无障碍设施,提供无障碍服务;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吸纳残疾人参加。
"红领巾助残"活动是由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全国少工委、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帮助残疾人,帮助残疾小伙伴,帮助困难残疾人子女等活动的助残行动。
自1986年,由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道德风尚的意见》以来,全国数以亿计的少先队员积极响应,"红领巾助残"活动遍及城乡,蓬勃开展。全国每年有近千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各项助残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实践证明,"红领巾助残"活动是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的生动形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领巾助残"活动重在育人。以学校、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通过组织助残小分队,建立助残联谊网,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助残活动。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帮助残疾人,着重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在奉献、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既培育了关心他人、扶助弱者的爱心,同时又是一次社会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14
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做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有残疾人24.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1%,其中贫困残疾人约10万人,他们是我市最困难的社会群体。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各界也积极为贫困残疾人献爱心,做实事,提供无私援助,使广大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市残疾人基数大,且主要分布在农村贫困山区,贫困残疾人科技文化素质大都较低,智力低下者居多,脱贫的难度很大,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扶助贫困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进步和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全市各级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任务,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力度。贫困残疾人绝大部分在农村,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是整个扶助工作的重点。要继续贯彻实施《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各县、区要把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扶贫工作总体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优先落实对贫困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注重帮助贫困残疾人选择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适合残疾人特点,有利于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等生产项目。继续推行小额信贷、“公司加农户”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加强对康复扶贫项目的管理,提高贷款到位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扶贫项目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贫困残疾人的增收。
逐步改善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有计划地改善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市、县区财政要按要求对实施“中国福利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进行资金配套。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的地方,要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要纳入政府廉租房范围,优先安排解决,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要实行实物配租,确保残疾人都有住房。城乡社区要将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在社区布局、功能定位、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贫困残疾人的需求。基层残疾人组织要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反映贫困残疾人呼声和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
三、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切实做好特困及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工作
因重残无法参加劳动、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需要依靠政府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各县区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情况,照顾他们的特殊需求,认真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对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法定扶养义务人无能力扶养、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规中,对有残疾的下岗职工,要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予以妥善解决。按照分类救助的原则,适当提高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家庭的低保标准。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家庭中有残疾人的,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凭县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残疾人证》,属盲人、严重低视力及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一级肢体残疾者,除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每人每月再增发30元以上的保障金或视实际情况按全额发放保障金;属言语、听力、三级以上肢体残疾者,每人每月增发10—30元的保障金。
四、大力推进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和再就业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原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要完善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依法兴办社会福利企业、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等福利性企业和机构,稳定和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要制定和完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济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税费减免政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结余的县、区,可将节余资金用于补贴城镇贫困残疾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或用于扶持、引导残疾人个体从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好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城镇社区组织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千方百计安排贫困残疾人就业。要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促进贫困残疾人就业。
五、把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
要对特困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确保已从业的贫困残疾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对未从业的贫困残疾人享有城乡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在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特困残疾人个人应缴纳的筹资部分(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可由地方政府提供资助。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应负担的费用仍难以承担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尚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残疾人也要实施必要的医疗救助。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吸收同级残联参加,以便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
六、建立健全残疾康复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康复工作机制,逐步扩大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受益面,使贫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逐步得到满足。要结合实施“明天计划”、“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陕西项目”等,优先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各级财政、卫生等部门要在资金、设备、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各级康复机构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大力支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对在社区建立的贫困残疾人特困病房予以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承担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职责,不断丰富和规范服务内容,使康复服务逐步走进贫困残疾人家庭。
七、认真落实各项扶残助学政策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要认真落实陕西省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办法,把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在进一步办好市盲哑学校的同时,力争3-5年时间使30万人口以上的县都能够创办一所特殊学校。要大力推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使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有较大提高。同时,要积极为残疾人接受专业教育创造条件。
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要积极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中西部盲童入学”、“中国福利公益金助学”等项目,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教育。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优先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各级教育、残联等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八、维护贫困残疾人合法权益
要妥善解决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严厉打击组织、胁迫、利用残疾儿童进行绺窃、偷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重大案件查处力度。要高度重视贫困残疾人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依法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消除贫困残疾人在获得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方面的各种障碍,积极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各级政府要将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需要。各级司法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类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帮助贫困残疾人排忧解难。
九、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立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要高度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社会捐助活动,引导和支持公益性民间组织发挥扶助残疾人的作用,鼓励和倡导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向贫困残疾人减免收费。组织“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等志愿者扶残助残活动,广泛开展“一帮一”、“众帮一”、“单位包户”等各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及时送到贫困残疾人的心中。
要强化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制定并落实扶助贫困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建立政府主导、制度保障、责任明确,各方参与、运转良好、科学合理的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15
根据《残联字【】73号关于开展检查验收评估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县组织力量从11月2日起对我县来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实施成效进行了自查评估。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坝上高原,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县域经济落后,是部级贫县。全县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1167个自然村,总人口为35.6万人,有各类残疾人23568人,约占总人中的6.6%。其中贫困残疾人18180人,占残疾人数的77.1%。残疾人中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75%,大多分布在偏远农村。按照省、市残联关于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工作实际,我县先后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一帮一”对口扶助贫困残疾人活动的通知》,确定了以残疾人扶贫解困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的方针。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效果。
二、残疾人扶贫开发成效的情况。
1、建立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副科(乡)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活动的通知》,全县18个乡镇、76个单位的274名正副职领导帮扶274名贫困残疾人,建立了“一帮一”扶贫档案,包扶人与包扶对象签定了责任书。要求在物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产业等方面给以帮扶,并规定“在底所帮扶对象不脱贫,对口帮扶不脱钩”,现在结对帮扶的274户残疾人,以全部落实了脱贫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两面井乡两面井村听力一级残疾人王兰,全家4口人,丈夫有病,78岁且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也靠她扶养,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县两办《县副科(乡)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在该村包村的县审计局书记何国明同志与她家结成了帮扶对子,一方面汇同两面井乡与该乡粮库联系将其丈夫安排在粮库下夜,每月收入400元。另一方面,为其争取了5只周转羊,扶持其发展养殖业,底,年家庭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从而摆脱了贫困。全县有354户残疾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2、用活用足政策,加大残疾人保障力度。一是贫困残疾人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东风解决好农村残疾人生病就医问题。各级残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农村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工作,使全县18180名农村残疾人全部加入合作医疗。二是积极出台政策,逐步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救助力度。加大医疗保险补贴,解决好残疾人后顾之忧。包括城镇18周岁以下在校残疾学生、儿童每人每年100元、城镇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100元、农村享受低保的残疾人每人每年20元的医疗保险入保费,全部由财政补贴。目前,全县农村2.03万残疾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是加大摸底普查力度,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每个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全面的普查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出台了贫困残疾人救助办法,把农村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贫困残疾人低保覆盖率达98%以上,实现了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建立起长效社会保障机制,累计为5348名贫困残疾人支付低保金84.5万元。以来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减免农业税、支付集体用工折款共计148万元;我们采取国家、省资助、县、乡配套、社会捐助、残疾人家庭及亲友筹借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资金7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从资金上得到了保证,使6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
3内扶外联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平台。强化化服务,内扶外联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一是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疏通就业渠道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以来,累计组织电器修理、蔬菜种植、舍饲养殖、食用菌栽培等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20期、累计有43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有1520人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二是利用社会力量开拓就业渠道。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先后在宏鹿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县印刷厂、镇骨粉厂、草原牧野有限公司、宏达服装服饰有限公司、集中安置残疾人累计190人。宏鹿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还为周边村提供优质奶牛480头,在巩固自身奶源的同时还辐射带动了240户村民发展养殖业,其中贫困残疾人105户使他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是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发区域外用人市场,积极开展残疾人劳务输出,为残疾人发挥潜力提供平台,增加经济收入,进而摆脱贫困。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以来,我县残联累计向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及我省的一些大中城市输出残疾人劳务280人次累计增加收入140多万元。一些外出打工的残疾人也积极为家乡残疾人就业献计出力。如我县油篓沟乡玻璃彩村残疾人刘贵在北京打工,被白象方便面厂涿州分厂聘用并成为该厂残协负责人,为了给家乡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他积极向厂方争取用工名额,通过我县残联在坝上地区招收残疾人60多人,其中在我县招收残疾人30多人。
四是开辟扶贫渠道,扶助残疾人个体就业。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资金是发展的瓶颈,是开发的关键。扶贫开发计划实施以来,我县各级政府通过资金倾斜,项目倾斜,政策倾斜为残疾人扶贫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全县累计为残疾人扶贫协调各种贷款120多万元,县乡财政提供残疾人扶贫资金80多万元,社会多种形式扶持残疾人30多万元。共有336残疾人从事家电维修,美容美发,加工业等,有281户成为种养业重点户。为全县残疾人扶贫工作走上了稳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相关文章: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05-10
残疾学生帮扶总结精选15篇08-16
学校帮扶残疾学生总结范文04-04
学生帮扶总结12-12
学生帮扶总结15篇07-30
教师对学生帮扶总结05-17
学生帮扶总结15篇【精品】07-29
教师帮扶学生总结05-19
学生帮扶总结锦集15篇07-29
教师帮扶学生总结范文06-27